木增(1587-1646),字長卿、益新,號華嶽、生白,納西名阿宅阿寺。明代麗江府第十二任土知府木青之長子。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襲知府職,時年11歲。
生白公自幼聰穎,學習勤奮,當政後,於備邊之暇,博覽群書,熟讀經史,吟詩作賦。他力倡學習漢文化,在萬卷樓廣集百家之書。藏書千箱,手不釋卷,博聞強記,有出眾的文學修養。
木增是我省乃至全國不可多得的少數民族藏書家,亦是麗江地區木氏土司世襲470年共22代中學習漢文化最多,並在政治、經濟、文化、圖書的保存方麵都取得較大成就的一位土司。
納西族之所以成為雲南省少數民族中一個文化較發達的民族,是與木增發揚光大祖輩重學習的風氣,引進漢文化、讀書愛書、重視文化教育分不開的。
《明史.土司傳》雲:“雲南諸土官知史書,好禮守義,以麗江木氏為首。”可見當時麗江木氏土司在學習和接受漢文化方麵,是首屈一指的。
而木氏土司也以其“傳世最遠”和“富冠諸土郡”得以與蒙化(即巍山)土府、元江土府並稱為雲南三大土府。
同時為清代以後納西社會漢文化的普及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準備了條件。而木增在位的這段時期,因其諸多業績,成為木氏土司中最為強盛的時期,其也被當地人尊稱為“撒旦傑波”(麗江王)或“木天王”,在許多寺廟中,塑有其像,並名垂後世。
木氏家族的興旺不是偶然的,木增的祖輩均倡導學習漢族詩書文化、木增自小熱愛圖書,熟讀經史書籍,勵精圖治,誌存高遠。
木增世襲土司之職時,四川鄉城一帶土著頭人,妄想乘木氏新曆幼主,以數千騎進犯邊寨,“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小木增深知這一道理,不顧自己年幼,率家將前往克敵,並親執桴擊鼓,冒矢石以進,“丈夫未可輕少年”。
眾兵見幼主如此勇敢,個個奮勇鏖戰,大獲全勝後又乘勝追擊至四川木裏、鄉城、巴塘和西藏的芒康、鹽井等地,木增的統治地位也更加鞏固,更為木增一心一意發展麗江地區社會、經濟、文化教育奠定了一條平坦的道路。
人物關係:
父親: 木青 (1568~1597) 兒子:
木懿
孫子:
木靖 (1628~1671)
木堯 (1647~1708)
同年(公元1587年)出生的名人:戴相 (1587~1640) 福建省漳州市長泰區
白再香 (1587~1631) 巾幗女英雄 重慶市酉陽縣
王喬棟 (1587~1645) 河北省雄安新區雄縣
黃金貴 (1587~1646) 江西省新餘市分宜縣
丁文明 (1587~1642) 浙江省金華義烏市 + 更多公元158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646年)去世的名人:楊文聰 (1596~1646) 明末畫家、抗清官員 貴州省貴陽
傅雲龍 (?~1646) 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
葉廷桂 (1585~1646) 應天書院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
孫嘉績 (1604~1646) 浙江省寧波慈溪
張士彥 (1580~1646) 湖北省武漢東西湖
黃金貴 (1587~1646) 江西省新餘市分宜縣 + 更多公元1646年去世的名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