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他在1773年寫了一部戲劇《葛茲・馮・伯利欣根》,從此蜚聲德國文壇。1774年發表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更使他名聲大噪。早期生活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於法蘭克福鎮(位於黑森州)的一個富裕的市民家庭。小時候,父親是嚴厲的、嚴肅的。而母親則用不同於父親的那種溫柔、體貼的母愛安撫、……[詳細]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歲),德國傑出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和“交響樂之王”。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二浪漫曲。他集古典……[詳細]
俾斯麥 德意誌帝國首任宰相 (1871~1890) 奧托・愛德華・利奧波德・馮・俾斯麥(德語: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德意誌帝國首任宰相(1871―1890年),人稱“鐵血宰相”(德語:Eiserner Kanzler;“鐵”指武器,“血”指戰爭)、“德國的建築師”及“德國的領航員”。俾斯麥擔任普魯士王國首相期間,在1866年發動了普奧戰爭並取得勝利。1870年又進行普法戰爭,打敗了法軍。年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誌聯邦,成立了德意誌帝國,俾斯麥任德意誌帝國宰相兼普魯士首相。俾斯麥靠“鐵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統一了德國,還幫助法國凡爾賽政府鎮壓巴黎公社。他對內頒布《-……[詳細]
尼采 德國著名哲學家 (1844~1900) 弗裏德裏希・威廉・尼采(德語: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國著名哲學家,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他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尼采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在開始研究哲學前,尼采是一名文字學家。24歲時尼采成為了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德語區古典語文學教授,專攻古希臘語,拉丁文文獻。但在1879年由於健康問題而辭職,之後一直飽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詳細]
卡爾・弗裏德裏希・高斯 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 (1777~1855)
約翰・卡爾・弗裏德裏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是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認為是曆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並享有“數學王子”之稱。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一生成就極為豐碩,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達110個,屬數學家中之最。他對數論、代數、統計、分析、微分幾何、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力學、靜電學、天文學、矩陣理論和光學皆有貢獻。家庭背景高斯是一對貧窮普魯士猶太人夫婦的唯一的兒子。母親是一個貧窮石匠的女兒,雖然十分聰明,但卻沒有接受過教育。……[詳細]
米爾希 (1892~1972) 艾爾哈德・阿爾弗雷德・理查德・奧斯卡・米爾希(德語:Erhard Alfred Richard Oskar Milch,1892年3月30日-1972年1月25日)是納粹德國的一位空軍元帥,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重新建立空軍擁有極大的功勞,他的元帥軍銜主要也是因此而得,還曾被刊登於1940年8月26日當期的《時代》雜誌封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米爾希繼續擔任戰時管理德國空軍飛機生產的核心人物,但在研發主力戰機的後續機種上有重大疏失,使得德國軍機舊化、服役時間太長而被盟軍超越;另外還長期於空軍中持以攬權作風,對參謀部與各大小機關事務加以幹涉,造成內部權力鬥爭的局麵。米爾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詳細]